网站整改中

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文明培育 | 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区县动态 | 文明时评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杭州7个项目入选省级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 良渚遗址:高科技呵护文明圣地光彩

· 清凉守护14年 西湖凉茶10个点位开张

· 助力青年就业启航 杭州发布20000余个见习岗位

· 2024年度杭州考古成果展来了

· 杭州打造高品质市容景观推动高质量发展

· 杭州开放82个地铁站纳凉点

· 探索建立健康积分奖励机制 杭州将立法保障“全民健康”

文明播报  
>>更多  

· “爱心冰箱”再现杭城街头!来一口 超清凉!

· 杭州机场设立国内机场首个流浪动物爱心驿站

·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儿子夸她:妈妈救人样子真帅!

· 菜场变身文明新舞台 “西湖阿姐”引领文明新风潮

· 一位老人写信点赞风雨中的送菜“志愿者”

· 从“小修小补”到文化名片 西兴“守艺人” 守护社区烟火气

· 提供“校门到家门”精准服务 滨江开通特殊教育学校定制公交

· 为老人解决晾晒难题 笕桥打造“邻里共享烘衣房”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1.jpg
12.jpg
   首页 > 文明时评
让乡村成为暑期社会实践大课堂
杭州文明网     2025-07-08 15:48:00
 稿源: 杭州日报
 编辑: 程慧雨

  近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奔赴临安区曹家村,开展“艺术赋能?‘宿’造未来”暑期实践。他们将把视野从传统老屋拓展至闲置农舍空间,诸如鸡舍、猪舍、蚕房等,尝试以专业赋能乡村振兴,着力解决传统农舍改造中的痛点与难点,续写“艺术活化乡土”的实践篇章。

  其实,在浙江各地,近年来把乡村作为暑期社会实践主阵地的实践团队不胜枚举:浙江大学“黄土地计划”扎根基层多年,丈量乡村治理的每寸土地;浙江农林大学日前更是有10000多名大学生组成230支团队,把教室、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助力增产增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暑期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认识国情、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暑期社会实践的要义是什么?核心在于突出一个“实”字。早在2006年,习近平同志对大学生就提出“既要读好课堂上的书,又要读好社会这本书”的期望,而这“两本书”的共鸣点正在于“实”?!爸缴系美粗站跚?,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讲的正是知行合一的道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要规避那种“打卡式调研”“空谈座谈”乃至“到此一游”等形式主义,就必须双脚沾着泥土,以实干担当检验所学所思,也借此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情民情。

  当下乡村振兴方兴未艾,乡村正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乡村里,既有老屋翻新、非遗传承的需求,也需电商拓销、技术提能,这无不需要各路人才为之助力。反过来,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好机会融入乡村,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检验所学、施展才华的平台。比如,前述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曹家村既完成测绘,又通过问卷、访谈收集村民需求,实践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而非从理论到理论,这也势必让设计方案在未来实施阶段更加经得起推敲。而当学子脚步踏遍田埂,专业所长对接乡土所需,课堂公式化作地头产量,书本理论变为村民笑脸,暑期实践便从“体验课”变为成长“必修课”、服务社会“实践课”。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让乡村“大课堂”持续升温,需相关各方形成合力。高校要千方百计牵线搭桥,对接好乡村需求,将实践与专业课程、科研课题紧密结合;地方也应尽可能为其到来提供工作生活便利,让学生安心实践、融入乡土;学生自身更是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在拉家常中懂民情,在解难题中长本领。(评论员 涂建敏)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