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演员李现在北京各大公园拍鸟的视频引起热议。他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打鸟作业”,不仅收获了生态环境部的点赞,各地文旅部门更是纷纷喊话李现前往当地体验“打鸟”乐趣。
先来解释一下,“打鸟”是摄影圈的行话表述,具体指摄影师运用长焦镜头在较远距离对鸟类进行拍摄的行为?!芭纳恪钡挠⑽谋硎觥皊hoot”虽与射击同词,却非字面意义上的伤害,而是摄影师们对自然精灵的温柔凝视与深情定格。李现镜头下的飞羽世界之所以引发共鸣,正在于它契合了都市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情感回归。明星的示范效应,恰为人们对诗意栖居的向往打开了一扇可触及的窗,降低了“观鸟”这一行为的门槛,让其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视野。
纵观全国,这股观鸟热潮与各地的生态实践形成共振。以杭州为例,2025年“爱鸟周”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趣味观鸟赛、沉浸式户外课……多样活动引众多市民踊跃参与。自设立“爱鸟周”以来,杭州持续推进鸟类保护与宣传,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居民”在城市安家,西湖畔的翩翩白鹭、西溪湿地的啾啾鸟鸣,都是最动人的生态答卷。
然而,热潮之下尤需冷思考。明星参与生态保护要真正发挥正向引导,必须摒弃作秀心态。李现拍摄鸟类并非为宣传而摆拍,而是真正沉浸其中,并带动粉丝关注自然。数据显示,话题热度期间相关阅读量破亿,鸟类科普搜索量激增300%。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比空洞的环??诤鸥呱噶?。对各地文旅部门而言,在借势推广时,也要更加注重构建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完善观鸟设施,另一方面要强化生态教育体系,既要激发公众兴趣,更要规范观赏行为。唯有将短暂的热度转化为持久的守护,才能避免“观鸟”变“扰鸟”的尴尬。
明星的率先垂范转化为全民生态实践,生态保护具象于可感可知的生活体验,文明方能真正落地生根。在这个意义上,每位举起镜头的观鸟者,都是生态文明的书写者。而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份对自然的温柔凝视,永远清澈如初。(程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