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小鱼”行动之蓝晒生物制作。
自本报发起“净山行动”倡议后,杭州各地积极响应,不仅践行“人过山清”的环保理念,还在不断探索自然教育的新范式。
近日,西湖区一支高校师生团队在开展了“净山行动”后,还利用山中采集的塑料瓶,萌发了一个大胆的创意——从山林到河流,用一场“解救小鱼”的环?;疃?,呼吁更多市民、志愿者加入到守护生态的队伍中。
一次跨越校园的
“解救小鱼”行动
浙江外国语学院“绘眼行记”社团工作室里,近200个消杀完毕的塑料瓶正等待着一场蜕变——它们即将被运往该校附属云会小学,成为“解救小鱼”行动中的重要道具。
原来,云会小学美术社团正围绕大运河生物做专题调研,孩子们用古老的蓝晒技术将运河水系里的多种生物定格在“蓝色”纸上——这些作品宛如百余种真实的鱼、虾、贝类生物游弋在水中,每幅作品都配有学生自制的生态档案卡,记录着物种的特点、习性。
这些“运河居民”还纷纷被装入塑料瓶中,模拟被困在河道垃圾中的小鱼,等待着被解救?!拔颐腔怪谱髁索∮愕乒羌?,计划将它置于运河边。鳌鱼灯有古老的寓意,传递美好的心愿?!痹苹嵝⊙朗跎缤爬鲜ι蛸凰?,当塑料瓶摆满鳌鱼灯时,一个“生态许愿站”就诞生了,“当路人在运河边写下环保承诺后,就能打开瓶子,‘救’出被困的‘小鱼’?!?/font>
一场跨越山河的
生态守护行动
美术社团学生陈钰安所绘制的运河生物种类最多,还做成了一本“蓝晒生物册”。“逛博物馆、翻看书籍画册,还去家门口的苕溪看鱼。”为了把鱼画好,陈钰安把课余时间都花在研究运河生物多样性上,“活动设计很有趣,也让我开始关注河道里的垃圾,是它们在破坏生态平衡?!?/font>
这场跨越山河的“解救小鱼”行动,在沈倩看来是一举三得。“把山林中的废弃物转化成美育手工材料,用云会小学特色课‘蓝晒工艺’呈现水底世界的面貌,呼吁公众践行环保、解救‘小鱼’。”沈倩说,当所有“小鱼”被解救后,承载着公众环保意愿的许愿笺将回到校园成为艺术装置,让一次短暂的行动成为持久的生态启蒙。
“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进步很大,他们把视野和思考放进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鄙蛸凰担踔劣泻⒆咏ㄒ?,举办活动时可以在多个社交平台发起“生态守护者”等话题,激发更多的人对环保的关注。
从西湖群山到大运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以更多元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为我们的家园注入可持续的守护力量。(记者 项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