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城西文新街道阳光社区,一群银发“新杭州人”正掀起文明新风尚。4月16日上午,“阳光老漂·文明知行堂”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坛正式启动,标志着全市首个专为随迁老人定制的文明养成平台落地,展现了基层破解“老漂族”城市融入难题的创新实践。

当天上午九时,阳光社区301教室内天南海北的乡音交织。市委党校社会研究学者方秀云站在投影屏前,身后的时间轴清晰勾勒出这个特殊课堂的发展历程——从2013年自家客厅的六人茶话会,逐步发展为社区备案的公益组织、专业社会机构,直至今日挂牌市级文明实践阵地。这位文新老居民用十年时间,将分散的“候鸟”凝聚成300余人的“文化舰队”。
启动仪式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侯林锋为老漂党支部颁发“阳光老漂·文明知行堂”文明实践讲坛牌匾,街道党工委委员孙忆为赖文建、权循熙两位资深“老漂”颁发特聘讲师聘书。两位讲师表示,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发符合随迁老人需求的特色课程。
活动创新采用“观影+共读+思辨”三幕剧形式。首映的《文明之旅》纪录片中,“老漂”志愿者参与亚运服务、指导垃圾分类的画面引发阵阵掌声。在“麦家陪你读书”环节,二十位银发学员用方言共读《望江南》,南腔北调的诵读引发满堂欢笑。特聘讲师赖文建展示的课程表充满巧思:《方言故事会》保留乡愁记忆,《数字生活实验室》破解智能困境,《隔代教育辩论赛》搭建代际沟通桥梁……现场发放的“文明存折”引人注目——学员可通过社区服务积分兑换非遗体验、城市探访等文化权益。

随后,63岁的韩玲娣带领众人宣读倡议书。这位曾投身边疆建设的退休教师,如今担任社区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队长?!肮プ芫醯米约菏谴镒拥摹ぞ呷恕衷诔闪松缜卫淼摹匣锶恕??!彼母锌⒐裁>萃臣?,阳光社区“老漂”群体已组建7支志愿队伍,参与文明劝导、纠纷调解等活动200余次,成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
“‘阳光老漂?文明知行堂’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坛,旨在为‘老漂’群体打造一个集学习、交流、成长于一体,助力其全面融入城市文明的平台。”阳光社区党委书记娄丽娜表示,下一步将以文明知行堂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文明浸润助力“老漂族”实现从“物理迁移”到“心灵归属”的转变,让文明之花在社区??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