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块约3小时_同城喝茶品茶,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500元3小时快餐不限次数

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典型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杭州地铁新服务火了!网友:以为到了机场……

· 杭州市2025年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正式启动

· 市民暖心守护 城管接力救援 杭州上塘河受困白鹭重归蓝天

· 潋滟西溪二十载——让世界看见湿地治理的中国智慧

· 打造文化与科技“双向奔赴”的杭州样本

· 杭州18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 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开启文明对话新篇章

· 杭州首次评上2个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

文明播报  
>>更多  

· 杭州一校园出现特殊纸箱 学生用糖果换陌生人的祝福

· “城市管家”张花萍:十载守桥传递“最后一米”杭州温度

· 好事做到底!杭州小伙再续“生命火种”

· 从休憩补给到文化体验 旅游驿站变身“户外客厅”

· 荷塘迎来“新居民” 见证采荷生态蝶变

· 西湖畔的“急救守护链”:景区公交驿站救急显城市温度

· 乘客突发不适 杭州公交司机紧急做了一个决定……

· 晚上桥边发生惊险一幕!网友:“小蓝”和“小黄”上大分了……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1.jpg
12.jpg
12.jpg
19.jpg
   首页 > 文明故事
一片真心 换来真“心”
杭州文明网     2025-02-14 10:39:00
 稿源: 潮新闻
 编辑: 程 慧雨
  这些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仍是天寒地冻,但维吾尔族小女孩小依依(玛依热·艾力西木)一家的住所里却充满温暖,全家人都沉浸在小依依平安回家的喜悦中。

  逐渐康复的小依依在病房里画画。图源潮新闻
  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这个7岁的孩子和以前一样爱唱歌、爱跳舞,但更多时候,她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画画?;氏?,有一张张灿烂笑脸?!罢馐情憬悖馐鞘娌?,这是林阿姨……”小依依口中念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不久前,这群千里之外的“亲人”,和小依依一起,赢下了一场生死较量。
  去年8月,小依依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一个月后没有明显效果,眼看一向活泼开朗的女儿渐渐昏迷,一家人心急如焚却手足无措。
  “或许,你们可以到浙江杭州的浙大儿院去看看,那里是‘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蔽诼衬酒胍幻缴庋ㄒ?。对小依依的父母——两个这辈子还没出过新疆的农民而言,他们对“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没有明确的概念。然而,带着挽救女儿生命的强烈愿望,他们叫上救护车,揣着全家仅有的3万多元存款,日夜兼程赶赴杭州。
  从艰难的起点到团圆的结局,回顾这段历程,这不只是一个求医的故事,更是一个以真心交换真心,由平凡人合力写就的奇迹。
  “你相信我们,我们也相信你”
  这是浙大儿院心脏中心团队接手的最为反复、惊险的救治之一——入院当晚,收治的医生已经感受到小依依病情的严重。“晚期心衰、重度营养不良。”PICU(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生张楠清晰记得见到小依依的第一眼,六岁十个月,体重却不到14公斤,左心室已几乎丧失了收缩能力,仅剩微弱的跳动。
  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强化抗心衰治疗,小依依的病情开始改善,可心衰/机械辅助循环科主任林茹的心依旧悬着?!耙坏┏妨撕粑?,没过多久就可能会再次发生心源性休克?!彼匾涞溃∫酪谰硕啻尾∏榉锤?,情况一次比一次严重,半个月里,上了两次ECMO(体外膜肺氧合)。
  医生们清楚地知道,ECMO“这座桥”只能帮助小依依缓解休克,不能解决她左心室心力衰竭的根本问题。而且,随着辅助时间延长,左心室收缩越来越无力,主动脉瓣越来越难打开,肝脏、肾脏指标也越来越差……
  危急关头,一场慎重的多学科讨论开始了?!把搅俗笮氖?,没有力气放出去,像进了麻袋一样……必须架起‘第二座桥’——植入人工心脏?!币交ね哦泳艘桓龆嘈∈钡耐纺苑绫拔颐潜匦胱耙桓觥谩?,辅助她的心脏?!?/font>
  虽然浙大儿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手术的儿童医院,也是国内开展相关手术例数最多的儿童医院,但针对这么低龄、低体重的患儿,也还从来没尝试过。
  团队一致认为,Jarvik2015(进口的新一代心室辅助产品)应该是目前唯一适合这个孩子的心室辅助装置。但是,植入式机械辅助循环技术到现在也仅有几年的历史,技术应用整体上并不成熟。即便浙大儿院在3年前已正式启动相关研究,并经历过充分的理论培训和大动物实验,这仍是不小的挑战。
  “在中国,没有先例可循,全世界也就14例患者?!笔质跚跋?,有着数十年经验的心脏外科主任范祥明也感到紧张,“这个‘泵’植入并开启后,‘泵’的速度,血压,体循环、肺循环的阻力……这些都是未知的探索?!?/font>
  但医生们想为孩子再搏一次。
  他们向小依依的父母客观地表达忧虑?!翱赡苷饪湃斯ば脑嗄馨锏侥忝?,但是这项技术我们以前没有用过,它的安全性还是需要大量的临床数据证实?!毙乃?机械辅助循环科主任助理杨丽君顿了顿,“但是,有这么一条路,我们就想试一试。”
  平时寡言的父亲向医生咨询了很多问题。“他很担心,甚至提出能不能用自己的心脏替代,却从来没说过要放弃?!毖罾鼍匾洹?/font>
  当医生们不得不提到经济问题,小依依的父亲依然很坚持:“我要救孩子,杨医生,我会去筹钱,会去努力。”
  2024年9月13日,主刀医生舒强教授和团队一起为小依依开展Jarvik2015儿童专用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植入手术,刷新了国内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手术的最小年龄、最低体重纪录。
  带着ECMO进入手术室的小依依,由于接受了多次心脏手术,很多血管是二次利用,出血量也比较大……“手术的过程就像在一层薄薄的冰面上行走,围术期的风险更大,管理也更难。”参与手术的范祥明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三个多小时之后,小依依装着呼吸机、人工心,连着ECMO下了手术台。脱离体外循环后不久,她又出现了严重肺动脉高压,引发右心衰。“孩子全身都是机器,我们必须更小心,密切关注着每一项生命体征”,还没脱离危险的日子里,CICU(心脏重症监护室)主任施珊珊和专科护士们几乎是一刻不离。医疗团队通力合作,几个小时后,小依依转危为安。
  大部分时间沉睡着的小依依没有察觉,救治她的除了医疗团队通力合作,还有父母无声的爱。多个有惊无险的时刻,小依依父母的执著,给医护团队带来了勇气,有时,医生会拍拍他们的肩膀,说道:“你相信我们,我们也相信你。”
  不留名的善意
  从乌鲁木齐到杭州,4000多公里长路,四天四夜的急救车程,在途中因情况恶化进行的一次抢救,几乎花光了小依依父母身上携带的所有现金。
  等到了杭州,女儿进了手术室,夫妻二人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了。加上不会说普通话,连基本的沟通都困难,他们甚至打算睡在医院的大厅里。
  当天值班医生不忍心,给他们买了饭。在院方帮助下,夫妇二人住进了免费提供的邻安小家,这是浙大儿院专门为留杭的异地重症患者家属打造的临时居所。但是,生活费用和巨额的医疗费用,是他们难以企及的“天文数字”。
  “小依依是在没有交押金、欠着款的情况下进入手术室的。”张楠说,但是在生命攸关的时刻,没有人会想钱的事。
  植入人工心后,小依依产生了预料之中的并发症——血栓。当时远在德国出差的几位专家紧急参加了线上MDT会议。
  “如果封堵上再休克怎么办?”“再继续溶栓可能效果不好,还是必须把泵关上?!薄叭绻砹?,血栓掉落堵塞血管就更严重了!”……
  长达个把小时的激烈讨论中,医生们所有争论点都仅仅关乎孩子生命的延续。
  这是医护人员的本能。重症监护室的专班护士朱胜男自己掏钱给小依依买了洋娃娃放在床头,“我只想她躺在病床上,偶尔醒来时看到的东西是美好的”;过于虚弱的身体让小依依几乎没有吞咽能力?!把什幌氯?,那就先喝奶补充营养。用不了吸管,我们就拿勺子一点一点喂?!庇惺保?0毫升的牛奶,护士长单佳妮要喂上半天。
  小依依也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勇气和坚韧。她记得这些善良的人们,懂事地学会把药丸分类放好。她有一个自己的药盒,什么时候、要吃哪种药、吃几颗,她都一一记住。
  从最初只能在床上练习站立,到可以下地扶站,再到围着床扶走,第一次下床走路成功后,她生怕医生赵文婷错过,特地让爸爸去值班室叫上她。
  医护团队负责人与小依依父女合影。浙大儿院供图
  渐渐地,医患之间建立起一种血肉的联结。
  2024年9月2日,热心的医护人员帮助小依依一家在网络救助平台上发起了求助,医生、护士成为第一波捐款者。起初,因为关注度有限,捐款的人数并不算多。直到媒体记者开始关注到这则求救消息,经由医生、媒体及无数个普通人传播,声量逐渐放大,善意随之涌动。
  逐渐地,小依依的治疗费用开始有了着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杭州疗养院党委书记方甲德从富阳赶来,带着食堂里地道的新疆美食——馕、手抓饭及大盘鸡,还有募捐的一份善款?!靶∫酪栏改咐春贾菔嗵炝耍Ω靡卜浅O肽罴蚁绲氖澄?,希望这些吃的,也可以给他们带去力量,继续为照顾女儿保住体力?!?/font>
  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特别设立了小依依专项慈善救助基金,社会捐款达82万元,最多的个人捐了22万元。很多位爱心人士,直接到医院留下钱就走了,没有留下姓名。
  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传播募资部主任傅伊敏告诉记者,如果该专项基金有余额,将用于援助更多像小依依一样亟需帮助的患儿,让这份源自社会的温暖与希望无限传递,生生不息。
  “杭州是我的第二个家”
  12月2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管理系统传来好消息,小依依等来了合适的心脏供体?!?3天的时间里,这颗只有5号电池大小、50克重的人工心圆满完成了使命?!笔媲克担八∨⒄〉搅说鹊叫脑喙┨迩氨蟮囊欢未翱谄??!钡诙?,主刀医生舒强教授带领的心脏外科团队为小依依顺利完成了心脏移植手术。
  一颗蓬勃有力的心脏,重新跳动。“这是技术创造的奇迹,也是爱心创造的奇迹?!笔媲扛锌?/font>
  这个看似偶然的奇迹,其实是整个社会的托举。
  由于小依依终身需要服用抗排异药物,团队在出院前便与拜城县人民医院完成对接?!罢庋牟∪嗽谀抢锕芾碛泻艽蟮奶粽叫?,我们把所有的出院小结翻译成了维语,指导他们如何监测、如何用药?!绷秩闼怠?/font>
  1月的清晨,冬日的阳光洒进病房,病床上的被子,被阳光一寸一寸地铺满,泛起温暖的光泽。小依依趴在窗台上,却没有往日和医生和护士玩耍的心情,出院的日子一点点临近,更多的情感,是不舍。
  要出院时,小依依的体重已经增加10多斤,面色红润起来,原先无法下地走路的她可以行走。在病房里,她会唱歌、跳舞,还和护士们玩捉迷藏。
  离别时刻还是来了,小依依的父母与相送的人们一一告别,他们举起手机拍摄,努力记住一张张善良的面孔和这个情深意长的城市。
  去年8月,一家人跨越千里来到杭州,除了司机,整个城市里一个人都不认识。而现在,杭州就像家?!靶陆俏业牡谝桓黾遥贾菔俏业牡诙黾??!毙∫酪赖母盖姿?,病房里,女儿曾悄悄告诉他:“我不想离开,长大后想来这里求学,当一名医生?!?/font>
  回家路上,小依依带上了一只特别的玩具熊,小熊的“肚子”里装着护士亲手缝入的小录音机。CICU的医护们会记录下每个心脏移植患者的心跳,作为礼物送给他们。顺利转出重症监护室的那天,CICU的医护们把小熊递到小依依手里,她轻轻一摁,“怦怦怦”发出声响。
  低沉,但是强劲有力?!澳闾绞裁瓷袅寺??”护士长蹲下告诉小依依,“这是你的心跳,新生的心跳声?!?/font>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